气缸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气缸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文人雅玩收藏的起点和归宿-【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2:09:56 阅读: 来源:气缸厂家

简约素雅的文房清玩因其内敛深邃的底蕴,越来越受到新一批精英收藏家的赏识。可见,曾经一度颠倒的传统艺术价值体系正在回归,并迈向新的平衡。

享有“江南第一槌”之美誉的杭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创下其历届以来的最好成绩,18个专场的总成交额为6.52亿元。除了书画板块一片飘红之外,深具西泠印社特色的名家篆刻、历代名砚等文房清玩专场也表现十分抢眼。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对此分析到:“无论是古代书画还是印章、砚台、供石,甚至茶具香具等文房清玩,目前都处在一个价值回归的通道上。随着买家的不断成长,他们会更加追求深入的文化元素和审美情趣,也会更青睐文人艺术品。”

譬如在“名人手迹•暨张充和先生上款及旧藏专场”上,诸多文人学者写给张充和的诗稿、信札,以及她珍藏的一批晚清名臣的印章等,皆因其生动的文献价值而受到热烈追捧。现已年近百岁的张充和(b.1913)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之老四,既擅昆曲,又好书法、兰心蕙质,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沈从文正是她的三姐夫。

此次信札中,尤为令人感叹的是沈从文1978年为“四妹”张充和所书的《崔瑗草书势》。自1949年张充和去了美国,二人阔别近30年之久,又经历文革磨难。在重逢的这个中秋佳节,沈从文在一件40年前的旧作旁写下近数千小字,回忆40年前抗日期间在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此幅旧作既是当时初次卖字为济学生。40年后“才知其中一幅为湜华留下”,重见时已是“事事物物毁去者多矣,当时所有熟人亦先后同成古人。”然而,“忆及过去四十年种种,深感此难得友谊之可纪念”。如此饱含沧桑变幻和个人真情的手稿,引起了诸多收藏者的共鸣,价格也从4万一路狂飙至64.96万元。不得不说,这反映了藏家更深层次的文化趣味和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

印章单元里,一枚由张充和收藏并题签的“吴昌硕刻瑞兽钮白芙蓉石李国芝自用印” (1916年作),从8万元开始,同样经过多轮叫价,递增至56万元才成交。吴昌硕是近代中国的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皆精。而李国芝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之孙,民国后在上海开设银行,创办民营“李树德堂电台”。此章,吴昌硕以石鼓文入篆,印文“滋园”,刀融于笔、烂漫天真,乃印与石的完美结合。

除了以西泠拍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之外,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拍场和以香港为集散地的国际拍场上,“文房热”同样各有特色。

4月初,香港苏富比在皇家文物之外,以特辟“隽物凝思: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的方式力推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表示:“对年轻的欧美买家来说,类似粉彩瓶、铜胎珐琅等御制瓷器不太适合他们的品味,跟21世纪的生活方式也不太匹配。我想向他们介绍一种既有传统的中国格调,又适合当下生活的古董,那就是文人艺术品。”然而,此次成交价前10名的拍品均由亚洲收藏家和古董商包揽。看来,欧美新买家的市场还待耐心培育。而且,本场中最昂贵的仍然是一件乾隆御制品,以竹黄制成的御题诗“九如灵芝”图如意(1388.64万元)。

5月中旬,中国嘉德的“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亦独具一格。整个专场以8400万元的总额100%成交,45件拍品均价近200万元。该专场以民初上海大鉴赏家——瞻麓斋龚心钊旧藏古器珍品为主轴,包括砚台、印章、笔筒、香炉等。其中“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合称“禅宗组曲”,估价仅为每件200万元左右,最终分别以1064万元和1568万元成交。

“翦淞阁”的主人是台北文房清供收藏名家黄玄龙。他说:“文玩虽小,却根植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内涵丰富,易被国人理解。过去几十年,中国文物市场一直由西方主导,顺着西方的喜好和趋势。但是西方人不练书法,他们不看好文玩。如今文房行情渐渐走好,这也代表以中国为主导的市场开始兴起了。”

黄玄龙所言,与远在英国的水松石山房主人胡•摩丝(Hugh Moss)所叙述的传统中国艺术的等级制度和价格秩序,完全暗合。摩丝写道:

“文人艺术传统的中心思想一直把一小撮最具影响力的文人雅士所创作的东西奉为最具意义的艺术,这当中不仅包括诗词、音乐、绘画、书法、印章,或在一些顺手拈来直接可用的物件上雕刻,如软石、竹、木等,也同样受到重视。

其次,便是由文人按其喜好请工匠制成的物品,其中的工艺或许是文人艺术家认为涉及过多手工,而不愿意从事的,如玉刻、铜铸、家具制作等。

等级制度的最下层是虽然也能反映文化中的崇高美学,但最初是主要以实用为目的而制作的器具。”

这个等级制度盛行了数千年,直至1860年圆明园遭大肆掠夺,海量中国最为珍贵的历代艺术品流向欧美。此后百年,中国文物不断严重流失。伴随着西方对中国艺术的兴趣日浓,中国美学家在国内的发言权却日渐衰微。传统收藏家只能无奈地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任由西方颠覆传统中国艺术的等级制度,以至后来中国古董的话语权一度被西方掌控。1973年,一件明成化帝御用酒杯的拍卖价格,甚至能买下好多张明代画作。

过了许久,国际收藏家才逐渐发现文人美学之精妙和乐趣。之前造成的反常现象直至最近才开始纠正。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收藏界正在快速回归到传统的价值和价格秩序,相信各门类之间不久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平衡。

那么,在文房拍场中,较为常见的品类要数印章和砚台。这里分别浅探,以此感受古代文人清居生活的一隅。

印章虽小 价值乃大

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曰:“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斤重器同其精妙”。

此话虽一语中的,但印章价格却难与“重器”比肩。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胡西林说:“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印章的艺术价值并不比书画低。不过,由于篆刻艺术在表演和欣赏上的局限性,其经济价值长期被低估。”直至最近3年,印章价格才开始扶摇直上。

其中尤以田黄材质的清代印章为最。众所周知,一两田黄三两金,质地上乘的往往易金数倍。西泠拍卖今年7月推出的一方尚均制田黄石博古钮章(高4.5cm,重133.4g),就以616万的高价成交。如果说田黄印章的昂贵,部分原因来自于材质的珍罕,那么文人印章近两年来的补涨则更能说明收藏者对其所凝聚的文史价值和“诗、书、画、印”之立体美感的极大欣赏。例如,去年秋拍中,北京保利征集到一枚极为特殊的“齐白石·诗书画印四绝六面印”(1932年作)。这件集齐白石四绝于一身的存世铭品,魂绝色飞,以470.4万元成为他印章的最高价。稍后,北京荣宝又上拍了一组近代著名画家叶浅予的常用印,共48枚,以5倍于估价的560万元卖出,可喜可贺。而今年春拍中,西泠拍卖也呈现了一组“西泠八家”之一钱松的22方佳印,以380.8万元震撼了南方拍场。

取一佳砚 胜于拱璧

砚之秉性,正如古人所铭“其坚实可爱,置几案间如厚重君子。持坚守白,不磷不淄。”所以,文人砚田笔耕,爱之弥笃。故砚另有“即墨侯”、“万石君”、“石乡侯”、“铁面尚书”等雅号,常留佳铭。文人铭刻大多极为认真,《砚书》上曰“刻砚宜慎,必使砚与人并传,文与字兼绝,加以刻工精妙,斯可以铭”,由此可窥前人为人为艺之风范。

而且,在文房四宝中,砚因“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之特点,而尚有精品存世。然盛誉者则是号称“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其中端、歙名列其首。

目前市场上高价的名砚大多在内地成交。特别是今年春拍中,北京保利的清“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世界纪录。此澄泥虎伏砚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西清砚谱》等皇家典籍均有著录,雕饰十分精美,应为乾隆书房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而被《沈氏砚林》著录,后为日本人桥本关雪旧藏的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则是去年秋拍中以 548.8 万元在西泠拍卖成交,创下文人砚世界拍卖记录。沈石友是在近代砚林无人不知的藏砚大家,所藏无论材质、形制都以品味格调为第一,不沾俗气。而《沈氏砚林》堪比砚藏界的《石渠宝笈》。在沈氏藏砚中,“和轩氏紫云砚”与“阿翠像砚”称双璧,并且是他“平生第一铭心之品”。砚侧、砚后、砚背有铭,分别出自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之手。其中吴昌硕铭篆草并举,朴茂大气,虽镌于窄窄的砚侧上,却是章法天成,雅野兼顾,“紫云”二字名砚更是妥帖无比。

当然,文人的书斋生活,立体而活泼,远非以上两类能涵盖。在此仅以点带面,呈现“文房热”遍及大江南北的盛况。究其原因,除了上文论及的文化底蕴外,还有“硬件”优势不可忽略:相对于瓷器,文玩大多容易保存;藏家对于拍品本身的状态要求一般也不像对瓷器那样严苛。于是就有比较多的文玩能够进入藏家的视野。价格方面,相对于动辄上千万元的传统瓷器收藏,目前大多在几万到几百万元区间的文房清玩,显然拥有更广泛的买家群。所以随着社会整体收藏热的带动,文房拍品未来的升值空间不言而喻。

百战天下单机版

头条彩票安卓版

铁血三国单机破解版